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
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地外天體,建立有人月球基地,實現人類在月球永久駐留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。近年來美國、中國等航天大國紛紛提出載人登月計劃,有人月球基地距離我們已經不再遙遠。
最近,我國重慶大學和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科研人員合作,探討了利用月球地下的熔巖管道作為未來載人月球基地的可行性。建設月球基地需要考慮哪些因素,月球熔巖管道是什么,月球熔巖管道作為月球基地有哪些好處,人類最終建設月球基地還面臨哪些困難?大家好我是李明濤,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未來的月球基地建設問題。
要實現人類在月球上永久駐留至少需要解決三大關鍵需求:第一、要有水源。從地球上運輸淡水到月球,對長期定居月球基地顯然是不現實的。長期以來,月球都被認為是干燥的,隨著月球探索的深入,科學家在月球積蓄的隕石坑內發(fā)現了水冰存在的證據。這些隕石坑內常年不見陽光,水冰有可能長期保存。第二還要有能源。與地球上一天24小時不同,月球自轉一圈需要28天。因此月球上大部分區(qū)域14天處于白天,而另外14天處于黑夜。那么漫漫長夜怎么解決能源問題是個非常大的問題。除了核能源之外,在月球兩極存在一些永久光照區(qū),為月球建設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太陽能。第三,還要足夠安全。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的保護,微流星體可能長驅直入撞擊月球表面。一顆一厘米的微流星體足以對宇航員造成致命性傷害。除此之外,月球上的磁場極其微弱,無法屏蔽太陽風帶電粒子、宇宙射線等輻射,對宇航員也會造成生命傷害。因此還需要考慮屏蔽這些輻射效應。綜合水源、能源和安全需求,月球基地往往選擇建立在月球的極區(qū),這里既有永久光照區(qū)也有永久陰影、富含水冰的隕石坑,為有效開發(fā)水源和能源提供了便利。為了應對微流星體撞擊和惡劣的粒子輻射環(huán)境,通常需要建造人工建筑物來對微流星體和粒子施加屏蔽。因此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月球基地的設計圖通常建設在月球表面上,由一些富有科幻色彩的穹頂建筑物構成。
月球的熔巖管道是什么?通俗的講就是月球上的天坑,和我們地球上的天坑類似。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小洞口,但是內部別有天地,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洞穴,甚至足以容納一座小鎮(zhèn)。月球熔巖管道是如何形成的?在月球形成的早期,存在大量的火山噴發(fā)活動,熾熱的火山巖漿在流動時,它的表面冷卻速度快,凝固成了固體的硬殼,而巖漿內部的溫度高流速快,這樣就形成了表面凝固,內部巖漿流通的通道。當火山噴發(fā)結束后,巖漿排空就形成了天然的熔巖管道。目前在月球上已經發(fā)現了大量的熔巖管道,最大的熔巖管道的寬度可能超過百米,而它的長度超過幾十公里,足以將一座小城鎮(zhèn)整體裝進去。在月球熔巖管道上建設月球基地有什么好處?首先安全性非常好,熔巖管道是月球表面下方的天然洞穴,它可以完美的屏蔽微流星體的撞擊和太陽風的侵襲,其次熔巖管道的封閉性好,保溫性好,有利于建立恒溫的環(huán)境,對能源的消耗要求低。盡管在月球熔巖管道建立基地看起來非常美好,但實施起來還面臨很多的困難,比如如何解決融源管道的水源問題和能源問題;如何在熔巖管道內施工;如何實現熔巖管道內外的物資運輸。
目前人類對熔巖管道的認識還十分有限,要想在熔巖管道內建立永久的有人基地,還需要加強對月球熔巖管道的研究和測繪,了解熔巖管道的空間分布、內部結構溫度、礦物穩(wěn)定性等地質特征。派遣機器人先導部隊開展月球熔巖管道的無人探索與開發(fā)實驗,并解決好熔巖管道的水源和能源供應問題。我國科學家已經計劃在地球的卡斯特溶洞作為模擬場地,開展相關的研究和實驗。相信利用月球熔巖管道建設月球基地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成為現實。
本文為科普中國·星空計劃扶持作品
作者:李明濤
審核:周炳紅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研究員
出品:中國科協(xié)科普部
監(jiān)制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、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我們將定期推出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